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印发《2023 年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机械标〔2023〕91 号
机械工业领域各标准化技术组织: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 年标准化工作部署,我会提出《2023 年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附件:2023 年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要点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2023年4月12日
附件
2023 年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3 年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化工作部署,完整、准确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
格局,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统领,优化标准供给,强化标准实施,推动标准制度型开放,促进机械工业标准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助力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型标准体系
一是紧扣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方面的新情况和新需求,继续推进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持续提升标准技术底线水平,努力实现强制性国家标准“瘦身健体”。
二是强化标准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的协同,促进政府型技术标准体系与市场型技术标准体系的有机融合,构建技术标准体系与产业链有机结合的新型技术标准体系。
三是围绕工业母机、农机装备、智能检测装备、电力装备、通用机械、重型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完善国产装备可靠性和质量技术标准体系。
二、围绕助力机械工业发展,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研制
一是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设计、分析、试验、评估、运维和应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可靠性标准研制,不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功能性等关键指标。大力提升产品质量标准水平,推进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分级规范标准研制与应用。加快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标准研制。
二是支持制修订一批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标准,包括重点用能设备产品能效、节能技术规范和能效测试等标准研制。推进绿色制造领域标准,加大绿色设计产品覆盖面,提升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水平。聚焦重点领域“碳达峰”需求,统筹推进基础通用、核算与核查、技术与装备、监测和管理评价等标准研制。
三是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瓶颈”,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和关键产品的标准研制。支持机器人领域标准研究。开展服务型制造等标准研究。
三、围绕满足创新与市场需求,推进团体标准引导示范
一是发展快速响应机械工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团体标准。鼓励制定技术水平全面优于政府型标准的团体标准。加强质量评价团体标准研制,支撑机械工业产品优质优价。鼓励制定绿色评价团体标准,引导产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二是积极参与国家先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提升团体标准的市场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推动技术水平高、实施效果好和属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先进团体标准转化为政府型标准。
三是推进团体标准宣传与培训,引导机械工业企事业单位使用先进团体标准。
四、围绕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
一是加快适用国际标准转化,提高采用国际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开展机械工业领域国际标准转化评估工作,推动国际标准对标达标行动,不断提升国内标准技术水平。
二是鼓励我国专家参加国际标准起草工作组,与ISO/IEC 各成员在全球技术创新活跃领域加强合作。积极向国际标准组织提交国际标准提案,贡献中国技术方案。推进重点领域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制定。
三是结合机械工业重点领域产品、装备、技术和产业“走出去”的实际需要,积极推进国内标准外文版的研制,推动我国技术标准在国外推广应用,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建设。
五、围绕促进标准有效实施,创新标准化工作方法
一是建立健全标准计划执行、实施、复审等全过程的追溯、监督和纠错改进机制。对标准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和评估,不符合要求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限期整改或暂停工作。完成行业标准集中复审,加大老旧落后推荐性标准整合修订力度,持续提升标准技术水平。
二是选择重点领域开展标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估试点,研究评估方法,探索机械工业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机制。鼓励标准化技术机构面向生产者、用户和检测认证机构等开展重点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应用。
三是加快各级机构在标准立项、制定和报批等环节的技术审查,标准制定周期控制在2 年以内,及时满足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
六、围绕提升标准服务效能,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
一是针对产业融合度高且涉及专业多的重点领域,探索建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工作模式,鼓励和支持新兴领域采取工作组形式开展工作,满足融合发展领域标准化需求。
二是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任务完成情况为依据,规范和整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业务工作,持续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构成,加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审核和届内委员考核。继续扩大吸收外资企业、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依法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
三是加强机械工业各专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人员、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和企事业单位标准化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标准化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国际标准化业务能力,建立相对稳定的国际标准化人才团队。